黑客如果想要欺骗无人车复杂的传感器融合系统,可能得造一个虚拟世界出来,不夸张地说,比“登天”还难。
企业应该实时追踪产品内的组件,进行更新换代。尽管代价昂贵,但显然这是必须的。
白帽黑客们将会给汽车行业带来什么大戏?汽车行业又将如何应对?
治标也得治本。
文件显示,中情局利用个人电子设备及操作系统产品的漏洞。黑客入侵过产品包括汽车、苹果系统、智能电视等。
随着车主通过手机远程控制功能更加丰富,安全风险也必然随着陡增。主机厂们必须尽快认清并面对这一现实。
能否与主机厂共同找到一个恰当的合作方式,是推进汽车行业信息安全往前发展一个关键点。
随着汽车生活互联化、智能化程度增强,我们需要的保护越多。侵犯隐私事小,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更值得警惕。
汽车信息安全这个事儿,需要更多人关注。
伯明翰大学的研究团队和德国Kasper & Oswald公司计划公开披露两个漏洞,波及全球约1亿辆汽车的无钥匙进入系统。
干扰传感器,就像让你蒙着眼睛戴着耳罩开车一样,只不过如何给你蒙上眼睛、戴上耳罩同样存在难度。
汽车互联化、智能化程度越高,我们需要的保护越多。毕竟被黑客入侵损失钱财事小,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才大事。
能让车企颤抖和欣慰的,大概是去年的坑我还没来得及填,你们又找到了许多新坑,但是也找了新的填坑方法。
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CAN总线几乎是没法保护的。但Trillium的SecureCAN显然打破了这个“迷信”。
通过Wi-Fi热点与手机配对实现远程控制,不仅不方便,出现问题的时候,车企都没有服务器可以关……
不需要指纹识别,通过从车内CAN总线获取的数据,依然可以轻松鉴别出驾驶员的身份。
澳洲的安全研究员Troy Hunt发现了日产聆风手机App存在漏洞,本周三,日产在全球停止了这项服务。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如果把以安全研究为目的的“黑客”行为都能判为违法,那美国国会真是蠢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