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V微混是迄今为止“投入产出比”最大的节能技术。
2018年的混动领域有个现象,那就是MHEV微混技术大有卷土重来之势。从海外豪华品牌的奥迪A8L、奔驰C260L,到中国品牌的吉利博瑞GE,都在以一种最新、甚至未来的架势推行它们的微混。只是与以往不同的是,这回的微混都加入了一个“48V”的前缀。
MHEV微混这个词并不新鲜,不过在早期颇有些被人视为鸡肋。那么加入一个48V真就会有质变吗?无论如何,它毕竟还是“微”混,从性能到节油都不可能与深混相比。然而从声势和趋势看,它却大有盖过深混的架势,这背后有什么秘密呢?
近期,车云菌刚好与吉利博瑞GE有过一段“亲密接触”。再加上吉利博瑞GE也算是咱中国品牌唯一一个能与全球48V微混(车型在技术上)并驾齐驱的产品。所以我们不妨从它身上来“挖掘”一下,看看到底能有何发现。
微混早已有之,但之前的微混是基于12V系统而来。它的主要贡献,也就是实现了发动机的自动启停,其他方面的价值很小,当然节油效果也很有限(约5%)。这样的结果在发动机工程师看来,通过结构和技术的优化(例如直喷、VVT等)也可以轻松实现,实在是与“混动”扯不上太多关系。
既如此,混动领域的设计者,一直是把主要精力和研发方向放在深度混动上的。典型代表如丰田的THS II,以及本田的i-MMD。这类混动的效果显而易见,它们确实能显著降低油耗,但由于结构复杂成本高,影响了普及和推广。
48V微混相比传统微混有没有质的不同?答案是肯定的。从某种程度上说,48V微混和传统微混都不能归为一类——无论从成本还是实际效果来看都是如此。
从结构来看,48V微混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了48V的系统。电压明显高于之前的12V,由此可以配备(比传统微混)大得多的电机和电池(而且一般为锂电池)。
看起来这像是量变,但实际效果却是质变,它体现在方方面面。
例如启停。两种微混都能实现启停,但体验感是完全不同的。12V的启停,因为启动时的震动,至少让一多半的驾乘者不舒服,结果就是“上车第一件事关启停”,最后让启停失去意义。48V的启停,电机足以将发动机的启动转速提升至怠速以上,启动过程驾乘者完全感受不到。这方面,大致类似于深混,即发动机何时熄火、启动,如果不去听声音,单靠震动驾乘者甚至刻意去体会也都很难觉察。这样的效果不光是提高的舒适性,更会让启停具备现实意义——几乎没有人再会“上车第一件事关启停”了。
这种特性(发动机启动又快又稳)还不仅限于启停。例如高速巡航的时候,48V微混可以根据情况让发动机停止工作,在滑行、制动的时候,发动机也可以根据情况熄火,这都是传统微混不敢想的。
还有起步和低速状态下的驱动助力。别小看这一点点,电机发力的时候,恰恰是发动机最弱的工况,这一点补充就会带来整体表现的质变。感觉上这是提升动力对吗?非也。正因为有了这种辅助,车辆才可以配备更小排量的发动机,从而实现整体油耗的下降。
吉利博瑞GE就很典型。它在1000转的时候就能获得226牛米的综合扭矩,很多2.0T的发动机都做不到。也就是吉利博瑞GE虽然配备了节能的1.5T发动机,但性能足以媲美、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如日常驾驶、起步低速等)超越2.0T发动机。当然,附加的还有平顺性更好、噪音更低等等。
还有,像博瑞GE的48V系统配备了8AH的电池。这虽然与深混没法比,但足以吸收日常驾驶的制动能量。换句话说,在回收能量这一块,它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已经可以媲美深混了。这也是传统微混不可想象的。
最后看数据,它的节油效果超过15%,远超传统微混5%的水平。这样的节油效果,光靠发动机技术优化已经很难达到了。
当然还有一点,也是48V系统的技术潜能——承载更多电气化智能设备。正如前面所说,48V系统由于输出电压更高,一些大功率用电设备以及电气化的技术也就能得以应用了。比如:电子涡轮技术、智能驾驶所需的激光雷达、核心处理单元等等设备,都可以在48V系统上实现稳定、可靠的工作。这也正是48V系统对电气化以及智能化技术发展的最大的价值体现。
48V微混相比传统微混有了质变这很好理解,那么为什么说48V微混甚至比深混还有价值呢?
这就要涉及到“投入产出比”的概念了。诚然,无论从节油效果还是对动力的优化程度,48V微混输给深混是肯定的。但问题是,二者的成本完全不同,从行业普及和满足用户需求的角度看,它们最终的价值也会不同。
车云菌说过,技术这个东西没有所谓最好,只有最合适。登峰造极的技术如果成本控制不下来也白搭。就以丰田或本田的深度混动为例,它们带来的成本溢价(兑现到购车款里)大概是3万元左右。这个差价如果要用“油钱差价”来弥补,累计20万公里都做不到——很显然这对于大多数车主来说是“划不来”的。
然后再看48V微混。以博瑞GE为例,用户因为这套系统额外支付的成本仅5000元。而它的节油效果呢?保守估计百公里0.9L,20万公里就可以节省12600元——这个账很容易算,显然是48V微混的“投入产出比”更高。
从技术原理上说,这个逻辑也成立。即48V微混用最合理的成本,解决了发动机最费油的几个关键工况,同时可以实现绝大多数工况下的制动能量回收,相当于 “把好钢全用在刀刃上”,达到了最高的“投入产出比”。
这也是为什么这两年,那么多大牌厂商把研发重点放在48V微混上,并形成一个要盖过深混势头的原因。
至此,你大概对48V微混的特性和为什么形成这样的趋势应该有所了解了。它的核心并不在于它技术最强、最节油,而在于它是迄今为止“投入产出比”最大的节能技术。通过48V系统,用相对较低的成本,解决了发动机最低效、最头疼的工况问题,实现了“花小钱办大事儿”——相比传统燃油技术成本提升不多,但效果却非常明显。既如此,48V微混最大的价值,在于完全有能力全面取代传统燃油技术。由此形成的总体节能减排量,将是深混比不了的。
从另一个层面看,博瑞GE的表现已说明,48V系统已不再属于海外豪华品牌的专属。中国品牌在这一领域已经算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了。也就是说,博瑞GE的出色表现和市场认可度,这已不再是“吉利家”自己的事儿,而是会影响到整个行业。实上,越来越多的厂商正在投入48V微混的研发,这不仅限于奔驰、奥迪等豪华品牌,也不仅限于“吉利家”的吉利、领克、沃尔沃。但在电气化技术的趋势下,吉利博瑞GE在用自己的实力证明,在新技术应用上,它已经走在了所有中国品牌的前面,成为了技术的先行者。这不仅加快了中国品牌在整车核心技术上追赶国外品牌的脚步,更在电气化技术上与国外豪华品牌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加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