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运营商要玩转车联网?先蜕三层皮再说!

  • FannyLiu
  • 发表于: 2013/08/31 23:59:05 来源:经理+

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车联网意味着改造通信流程,配合车厂解决生产过程中的一切问题,以前的一套几乎全部推翻。运营商玩的起码?

汽车正在成为集物联网、智慧城市、大数据集移动互联网等各种应用于一体的大终端,三大运营商都不会轻易把车联网这块肥肉让于他人。不过,对于运营商来说,更大的难题来自于其自身。

在车联网生态环境中,真正的产业价值将来自大数据,这背后涉及到车辆、驾驶、交通以及与生活娱乐相关信息的采集、存储、分析、聚合、知识积累、专业应用接口能力等一系列能力,都绕不开产业链上的合作,而这些合作与运营商以往面对终端消费者的运营模式完全是两码事。

也就是说,运营商要进入车联网领域的增值链条,必须要先建立一套新的核心能力,组织体系和商业模式。

两条平行线的“交融之困”

在运营商和车厂的合作中,关键要看运营商对汽车销售全流程的融汇能力。根据中国电信上海车联网基地技术总监黄晓彬的介绍,运营商需要在消费者从买车开始就进行全流程嵌入,从车厂装机,到促销,交车,再到消费者续买服务,直至退出服务,期间经历初期的免月租费,到收取很低的资费,再到消费者开始接受月租费,到停卡。

不同阶段运营商要提供不同的服务和收费模式,最后哪怕卡停了,但是运营商也不能销户,这是与现有的面对终端的运营模式很不一样的。还有,在与车厂系统的磨合中,接口的定义也很难。不同的车厂对菜单的定义又不同,非常复杂,所以意味运营商合作的车厂越多,越复杂,投入成本越大。

“运营商躲不开与车厂、手机厂或者车机厂的合作,必须跟他们一起开发。为不同的手机和车机做适配,接下来是与车厂系统的磨合,流程的融汇,全程与各运维点做信号接应,保证在跨区驾驶的时候,维持网络的稳定性。”作为一名技术总监,黄晓彬清楚运营商在搭建车联网平台中的每一个细节。

中国联通集团客户事业部的总经理辛克铎从管理层面也阐述了类似的观点,由于多数汽车都是将通信模块嵌入到车机中,这要求运营商相关所有流程全部重新设置,几乎生产管理的每一个环节的都要重新协调。还有不同车厂不同模式,后装市场的模式就更多更复杂,运营商都要分别去适应。

复杂的运营商“造车流程”

而最难的其实还不是对通信流程的改造,最难的是要配合车厂解决其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因为不同的车厂甚至不同款的车都会选择不同的通信模块,运营商要针对不同的参数去做各种不同的适应性开发,从汽车生产过程就开始嵌入进去,其中还会有一个供货,物流,供货和采购过程,这些都需要去与车厂合拍。还有品质管理,车是一个安全问题,手机安全大不了换手机,而车机却难以做到轻易更换。

运营商已经不再是传统的运营商,在一定意义上已经参与到车厂的造车流程。这意味着“运营商需要面临来自业务流程,服务流程,机制,商务模式,组织架构,包括后面的实施等各方面巨大的挑战,以前的一套几乎要全部推翻。”辛克铎说。

也就是说,运营商要先伤得起,才能玩得起。归根结底,运营商并不是集成商,需要不同方面的人,不同知识结构的人,去协同不同行业的资源。有的时候,辛克铎也会忍不住去跟领导聊聊,“我真不知道以后再有这种新事情是否还有勇气去做,太艰难了。”

“去运营商化”并不简单

“大家都站在自己的角度来看车联网,但真正典型的应用有多少,真正可以落地的应用又有多少。”辛克铎认为,当前运营商应该从一个更大更长远的布局去考虑,而不是简单地将通讯模块装进车里就完了。

中国电信的黄晓彬对此也深有同感,“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目前并不适合做车联网的主导者,因为运营商的整个运作体制还没有作出相应的改变,必须去运营商化,向移动互联网靠近。”

不过,有点戏剧性的是,一方面三大企业都很重视,也在行动上互不想让;而另一方面,到目前为止,三方都还没有将车联网上升到集团战略层面,相应的组织和部门在各自集团中的地位和职能也都有限。

这正是当前运营商的矛盾所在,虽然认识到了车联网的意义,但战略上却远没跟上。很多时候,仍然习惯以传统的方式去面对和解决事情,“去运营商化”远没有这么简单。

相关标签:
电信运营商
车联网
  • 车云星
  • 空间站
  • 福特星球
  • 虫洞

加料 /

人评论 | 人参与 登录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