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租车希望通过IPO募集资金3亿美元,这甚至不够公司一年购置新车的预算。这家租车老大坚持IPO的底气和自信在哪里?
本文首发于《21世纪经济报道》,车云有所删节。
2012年上市失败之后,神州租车随时准备再闯IPO。但背靠联想控股和华平这两棵大树,它如何继续加速前进?
引擎一:规模扩张优化成本结构
作为中国最大租车企业神州租车领导者的陆正耀则坚信:“租车行业还是一个寡头垄断的行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强者愈强。”
在2011年年底之前,神州租车一直处在财务亏损的状态,2009年的净亏损为315.6万元,2010年为4333万元,2011年前三季度为1.18亿元。直至2012年4月,神州租车向美国SEC提交IPO申请更新文件披露,2012年第一季度神州租车的净利润为530万元。
在租车行业,租车企业的成本结构则主要包括四大项:折旧成本、运营成本、营销成本和行政管理成本。在此前神州租车前几年的成本结构中,折旧成本约占32%-33%,维修、门店成本占28%左右,营销成本占18%,行政管理成本占23%。
为了提高精细化管理,2013年,神州租车在管理运营系统上的支出将达到约7000万元。规模化同时摊薄了营销成本和行政管理成本在总成本支出的占比。从2010年到2011年,神州租车的市场营销费用从18%降到12%,行政管理支出从23%降到18%。
成本结构的降低意味着神州租车有更多的资金可以用于购买新车和获得盈利。
引擎二:打通租车产业链
陆正耀希望通过设立自有二手车交易业务,将车辆的置换周期由过去的两年半缩短到18个月。这样,一方面保证用户能租到车况较好的车辆;另一方面通过缩短采购周期增加采购规模而进一步降低新车的采购成本。
开展二手车交易的成果也颇为乐观。2012年10月到11月,二手车业务的成交量分别超过了100台、200台和400台。而2012年3月的月成交量则达到1000台。
在此前近四年中,神州租车的主要功课是做“规模化”。规模的扩张带来的是与汽车厂商的议价权,这不仅体现在采购成本上,还体现在维修业务上。神州租车的维修业务均有厂家支持,所有配件都由厂家直接提供。与4S店功能相比,神州租车正式成为一家综合多个企业品牌的3S店仅缺少新车销售功能。
汽车维修行业的维修利润为30%-40%,这意味着,以神州租车今年5亿元的维修预算计算,2013年全年在维修方面的成本会节约近2亿元。
引擎三:拓展融资渠道
根据罗兰贝格的预测,到2015年,中国租车市场的车队规模将达到42.9万台。这意味着,从2012-2015年,车队规模将以18-19%的速度增长。这背后,则是对资本的强烈渴求。
然而事实是,股权融资难以满足租车企业对资本的渴求。以单笔融资5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亿元)计算,这笔资金能够购买的车辆数仅为2000台左右。而以神州租车目前的体量为例,该公司今年计划新增车辆6万-8万台,除去消化的二手车,净增车辆为约3万台,需要资金则高达80亿元。
债务融资是使行业回归正常发展速度的重要融资方式。而神州租车已经实现的方式包括:银行贷款、信托融资和融资租赁。
根据神州租车2012年初向美国SEC提交的上市申请文件,神州租车的借贷款主要来自于金融机构、资本租赁和贷款。截至2011年9月30日,神州租车向金融机构借款17.35亿元,通过资本租赁借款590万元,向联想控股贷款5.496亿元。
据华平投资负责神州租车项目的投资人介绍,目前神州租车的债权融资主要以银行贷款为主,近两年会有一部分信托融资,并逐渐启动融资租赁的方式。
神州租车仍在探索着更多的融资方式,如企业债。神州租车的投资人、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刘二海向记者表示:“债权融资最好的方式是发行企业债,神州已经逐渐具备了这样的资格。”
按照神州租车2012年上市申请中的预期,当时神州租车希望通过上市募集资金3亿美元。换算成车辆数,大约为1.2万辆车。与神州租车2013年在购置新车上的预算(80亿元人民币,约合13亿美元)相比,上市募集的资金甚至不够公司一年的购车支出。
陆正耀也说:“上市肯定不是因为钱。上市融来的钱能买多少车?我们真正看重的是,上市能不能实现我们的价值。”
实现价值,为创业团队带来的是真金白银的激励,为股东带来的是资金的流动性。为企业带来的,则是更多的融资渠道和机会。
君联投资董事总经理刘二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不是说不上市就不能以更低的成本融资,但一支表现好的股票,会受到更多关注,更容易降低融资成本。一般来说,信托融资的成本为10%左右,而企业债的利息则仅为6%-8%。
加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