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创驰蓝天技术的长安马自达CX-5为SUV市场带来了更为经济省油的选择,这款车具体感受起来如何,看车云君的初步体验。
在“动力新王牌”系列策划中,车云曾解析过马自达的创驰蓝天技术,不用增压技术,也不用双离合,马自达通过超高的压缩比和提升液力变矩器锁止频率,能达到不错的节油效果,而且让对增压、双离合可靠性敏感的人感觉更踏实。采用这套技术的国产马自达CX-5即将在8月上市,为SUV市场带来了更为经济省油的选择。这款车具体感受起来如何呢,看车云君的初步体验。
长安马自达CX-5
创驰蓝天:国产高压缩比猜想
马自达CX-5分为2.0L和2.5L两个排量,分别搭载2.0L SKYACTIV-G和2.5L SKYACTIV-G “创驰蓝天”高压缩比汽油直喷发动机。其中2.0L发动机最大功率和扭矩分别为114千瓦和200牛·米,2.5L发动机最大功率和扭矩则是144千瓦和252牛·米。两者均为自然吸气类型。
长安马自达CX-5活塞顶盖及发动机布置
从国产马自达CX-5来看,其缸内压缩比达到了13:1,略低于日本版CX-5的14:1。高压缩比使得活塞和缸体得到了重新设计。活塞连杆被拉长,其顶部也预留了因高压缩比可能产生的爆燃空间。至于压缩比相较于日本版小范围降低的原因,笔者并没有采访到相关技术人员。个人猜测:
第一个原因是国产马自达CX-5需要平衡动力性和经济性,使其满足所定位的消费人群的需求;
第二个原因应该是与国产马自达可加注93号汽油有关。高压缩比需要配合辛烷值更高的汽油,而为了能够使用看起来更便宜的93号汽油,马自达降低了压缩比。
而压缩比、辛烷值的降低实际上对于汽车的动力性和油耗都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缘何工信部给出的国产马自达CX-5百公里油耗要更低于日本版CX-5?回顾车云前几期的报道,是否能推测工信部测量油耗的方法需要改善?
环长白山路试:操控性令人印象深刻
长白山试驾行程涵盖了城市道路、景区道路、多弯山路等多种状况,是测试车辆综合操控水平的合适路选。但比较遗憾地,当天下起了小雨,后来转成中雨。故车辆的油耗并没有进行测试,路试的平均速度也控制在80公里/小时左右。
场地环节安排在上午,天气晴朗,连续S型弯对其转向侧倾程度进行了感知类测试,直线加速部分则测试了CX-5 0~100公里/小时的加速能力。同比某德系SUV及某日系SUV,CX-5起步加速的反馈速度让人后背一紧。除了高压缩比带来的动力性,马自达自行设计调校的6AT手自一体变速器也功不可没。这款变速器设定了更加绵密的齿比,同时在液力变矩器部分匹配了“全速域锁定技术”。加上智能四驱系统,作为一款城市级SUV,CX-5在操控方面的努力值得肯定。
下午环长白山路试驾的时候飘起了小雨,车队开起大灯,CX-5在湿漉漉的地面上保持了良好的操控性和抓地力。虽然天气灰霾,但也尚无法细细体验AFS弯道随动转向照明系统。而i-stop智能怠速停止系统则被马自达设定得更加精确,0.35秒的启动时间也使得这个功能变得十分实用,给油或者转向,车辆就可以实现启动。
CX-5的另一个“i”——i-ELOOP(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很好地利用了车辆减速时所产生的能量,通过双层电容器进行快速地充放电,以补充电池的电能损耗。但i-ELOOP只配备在2.5L顶配车型上,笔者也就失去了具体描述的机会。
虽然前文提到了CX-5的起步加速非常优秀,但或许仍是变速器与发动机匹配原因,2.0L的CX-5显得后劲不足。中速达到90公里/小时以上变道超车时,AT版降挡加速存在着比较明显的迟滞,加速力度也并不如0~100公里/小时那么果断。对于运动性能有更高追求的人可能需要考虑2.5L车型了。
尚有留白,如何脱颖
此番国产马自达CX-5,i-ELOOP及9扬声器Bose音响系统均只有2.5L顶配车型予以配备。之前进口马自达因其价格偏高,在国内的销售量一直不温不火,并没有取得显著成绩。相比于其他日系、德系竞品的节节走俏,马自达可谓焦急在心口难开。采取创驰蓝天技术的CX-5是长马首次量产的SUV车型,价格相较于进口车型已经下探到18~26万。
CX-5走经济型城市SUV的理念符合现状,如今城市交通渐堵,油价与油耗早已是车主们的慢性病痛。节油市场仍就广阔。但其在创驰蓝天技术的执着追求之外似乎保有一些工程师的固有心态。反观其对手,已经在增压、智能体验、车联网等领域取得了不少成果,而马自达的车机部分除导航、多媒体、蓝牙之外仍存不少留白。今后若能提供更加高级的科技配置,升级服务功能,也许会更易受到三十岁左右车主的青睐。
加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