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汽车电商们来说,目前的数据绝对漂亮,但还不算华丽谢幕,这里既有未尽的流程和时间,也有未尽的责任。
汽车界首次集体公演在11日达到高潮,随之即开始淡出我们的视野。
12日一早,当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开始报道今年双11整体盛况时,汽车作为“网购新热点”也不时被拿出来调侃两句。易车、汽车之家、搜狐、天猫纷纷搬出自己在当日的订单量及“成交额”,成绩异常喜人。以目前的统计而言,单汽车之家、易车、搜狐3家的涉及车型总价值235亿,什么概念?天猫的近1.7亿订单总成交金额为350亿,我们的首次汽车网购达到了其2/3的水平。
当然,大家都不傻,明眼人都清楚,这个数字不等于销量或成交额,甚至不算订单金额,因为并非所有网站都需要用户交订金,多数网站的“下单”动作是毫无门槛的。
由于一直以来行业所公认的“O2O”特性,交易要到用户在线下支付完尾款才算终结,这其中的转化只剩一级,但影响因素甚多,如线下价格的可保证性、车源的可保证性、线下提车体验的优劣等等。归纳起来就是online到offline的可控程度。所以说,拿这种下单量来计算线下存在“商机”的总价值,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算法,按其行业术语,这本被称为销售线索。当下,我们权且把它看做是大宗O2O特有的“放大效应”吧。
最终的成交量要等各家的“提车截止日期”后才能出来,到时是喜是忧,按照此前媒体们日常的8-10%转化率,会更高还是更低?笔者也很期待。到底用户最终的反映如何,对于验证这片蓝海未来的市场接受度,将是极佳的佐证。离这个日期还有些时日,天猫的活动提车时间已截止于11日当天,汽车之家和易车(特卖场+大团购)都是截止于12月12日,搜狐是12月18日——约1个月后都能看到结果。
在此之前,我们不妨借机总结下目前所见,并再次探讨一下这次电商大捷背后隐藏的影响因素。
1、“半裸”的价格
汽车从来都不是明码标价的商品,价格不透明由来已久,此次双11购车活动,各家的价格是否给力?这个整体状况如何,即使对于多数业内人士也很难给出确定答案。不过至少我们欣喜的看到,除去天猫的部分旗舰店和汽车之家的小部分报价以外,各家价格基本是公示的,有了一个价格承诺就有了电商的“雏形”。
此次电商大战,车云网联合冰狗购车网推出了参战各家的线上比价,在此之前,冰狗已经默默地培养了一支专门在线下暗访询价的团队,因此线上与线下价格对比也成为可能。比如:奥迪A6L优惠十几个点看似很给力,但其实跟当下正常市场价相比差距不大;雪佛兰现在整个市场在执行统一的优惠政策;大众、丰田、本田等主流合资品牌在活动当中并没有给予什么特殊的政策,基本与现在的市场行情持平。当然,也有给力的,比如北汽E和绅宝在某些网站上的价格就极具竞争力。
一般在购物节里,用户关心的是什么?是折扣。在这天,很多许久不研究行情,或是近期未购物的人,只会关注商品在指导价基础上打了几折,优惠了多少钱。以成熟电商为例,只要达到5折并标有双11特价的字眼,对于多数网络消费者而言,基本就是必须要占的便宜了。
说到此处,笔者引一道听途说之言,电商网站上的商家有种一贯的“合理”做法:在双11前一两周将价格抬高,彻底放弃这段时间的销量,然后完全赌在双11当天的抢购潮。这是图什么?借势?赌一下大众的凑热闹心理?权且如此猜测吧。所以,消费者们本身也需要擦亮双眼,购物节未必是所有商家放利润回馈市场的时候。
2、失控的线下
我们在汽车之家的论坛随便转一转便可发现,不少参与和关注此次购车节的坛友吐槽,在线上出于品牌信任而大胆下单,到线下后(店内)却存在变数,比较多见的:价格要到店自己侃、价格政策不可兑现、车源无法保证要另订、甚至有不知道此次活动存在的情况。
其实笔者愿意相信,大部分用户的体验是好的,据说汽车之家和易车此次都和参与销售方签订了协议,保证流程顺畅。问题可能在于,消费者的购车行为决策链较长、变数较多。除非一切顺利,即价格可保、车源(包括内外饰颜色)可保、提车区域不受限、信息清晰衔接流畅,最后还要看用户是否笃定到底、不改变主意,线上订单和线下提车才“有可能顺利交接”。这个流程到底有多难,成交比例多高,以汽车之家的订金用户来统计,可能会较具有参考性,毕竟预付订金用户的购买诚意整体上必然更高。从某种角度来说,汽车之家的预付定金流程,数据含金量更高些。
到此,笔者想要抛出一个问题:真电商或伪电商,承担的责任有什么不同?大家不妨想想。起码目前,我们看到的媒体大亨们,持有的态度大体相近:我只管做牵线的中介,后续可能发生的问题你们自己协商。下了单/交了订金可以不买,觉的有问题没关系,退订(包括订金)就是了。
不同于已有成熟电商,目前为止的“汽车电商”的主力军是这些媒体巨头,他们与客户、经销商三方间是没有线上系统对接的,更加缺乏监控和制约双方诚信的体系(主要问题是车源和成交结果),所以对于流程的可保证性天然就极低。
这个道理有点像淘宝比之于京东,淘宝做的是“平台”(无论C2B或B2B),通过制订规则和流程反馈对商家的诚信进行控制,以保障交易顺畅、用户体验良好;而京东即使发展壮大至今,更多也是依靠自身的资金及采购、仓储、物流团队来解决对定价、货源、物流的控制,甚至支付也更多靠货到付款这种相对传统的手段,多数是可控的自有资源。而淘宝则有支付宝保驾护航,系统无疑更加纯粹online。此次的媒体们做法看似更像淘宝,但却远远不到位。
车云小结:
在活动开始前,就有不止一家网站说这次我们不挣钱,为什么不挣钱还能豪掷数千万?而且各个志得意满,很简单,基于大家的媒体属性,挣钱不挣钱都是赢家,品牌只会越来越响,影响只会越来越大,大家抱团做又何妨。
不难预计,在如此的盛势下,明年汽车双十一必然还会汹汹来到,网媒们向汽车销售网络化迈进的步伐是一种必然,但进化如何,要看各自决心了。
至少我们看到,互联网用户永远不乏尝鲜者,半年前还是镜花水月的网上购车如今变得活生生起来,甚至堪称火爆,极受追捧。
对于汽车电商们来说,目前的数据绝对漂亮,但要说是否算华丽谢幕,那还绝对不算,这里既有未尽的流程和时间,也有未尽的责任。
加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