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新车的特点是价格落差大,最贵的比最便宜的要贵将近20倍。而这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反而是最便宜的豪越L。对于之前的豪越,不少人觉得奇怪,总感觉不像是出自当下吉利的手笔。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豪越L又有怎样的改变,关键是这样的改变之后,能够改善大家对于豪越的看法吗?
宝马XM最大的新闻点是它的价格,然而事实上,这款车最不值得关注的恰恰是它的价格。那应该关注什么?
格瑞维亚的身份没悬念,就是赛那的姊妹车。按照以往的惯例,一汽丰田的版本相比广汽丰田还是会有明显差异化的,那么格瑞维亚呢?它跟赛那之间,到底存不存在选择的困惑?
上市日期:12月12日
品牌:吉利
指导价:12.79-14.79万元
关注级别:★★★★(重要的中期改款新车型)
关键词:L、大嘴、全新内饰、多连杆、2.0T、10.25+12.3英寸、Hi-car、银河OS
豪越是一款有点特殊的车型。它的名字足够“豪”,空间也很大,但(价格)定位却比小一号的博越还低。豪越上市后,表现也只能算一般般——两千多的月销放在其他品牌可能还行,但放在吉利、尤其是“越字辈”,还是有点拿不出手的。
究其原因,有人归结为外形、有人归结为扭力梁悬挂。以卡叔看,这都与豪越的开发背景有关。豪越并非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吉利专门针对七座中大型SUV市场全新开发的产品。它的平台源自嘉际,甚至开发理念也受到嘉际的影响——虽然有着SUV的四方外观,但却采用了较小的轮胎外径,车内设计也更侧重于空间拓展,当然也延续了之前的扭力梁悬挂。
这种组合之下的好处显而易见——空间确实是大(相对于尺寸),而且成本低,从而可以让人形成性价比高的印象。然而副作用也同样显而易见——外形比例看上去不够“SUV”,影响了颜值,同时扭力梁在遭诟病的同时也让人对其开发基础产生怀疑。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想说明此次豪越L改变的缘由。没错,豪越L既不是第二代豪越,也不是什么豪越的“L版”——它就是一款中期改款的豪越。在其他厂商那,这样的产品大概率会命名为“Pro”,而吉利则习惯于命名为“L”。
终于装上了多连杆后独立悬挂,这是不少车迷关注的点。但说实话,此举或多或少有些“亡羊补牢”了。吉利在开发豪越的时候,其实就有过多连杆的方案,最终出于成本考虑还是选择了扭力梁——如果当初直接上多连杆,效果可能会好很多。
相反,动力总成的变化应该更值得关注。虽然排量只是增加了0.2L,功率扭矩从数据上看差别也不是很大,但吉利的1.8T和2.0T是完全不同的机型。1.8T不多说了,属于老吉利机型的改进版,而2.0T则属于沃尔沃系统的Drive-E系列,从平台、血统,到技术、实际表现,都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当然,大多数人更关注的,还是外观内饰的改变。由于只是中期改款,因此豪越在底盘层面除了换装后悬挂以外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例如轮胎外径,豪越L与豪越仍然是一样的。这也注定了从整体比例来看,豪越L仍属于车身大、车轮小的那种类型。不过,基于设计师在很多细节上的重新设计,弱化了这种感觉。例如新的前脸,夸张的大嘴和新的大灯造型,都让豪越L的力量感明显变得更强。尾部也是类似的风格,尤其后杠、排气孔的视觉强化,都会让豪越L看起来更“MAN”。
内饰的变化则是另一个套路,方向当然就是当下时髦的“科技感”。双液晶屏这种组合不稀罕了,屏幕尺寸、银河OS也都只能算是与时俱进。主要是新的中控台造型,明显要比老款更简洁时尚、更符合当下的潮流。而且整个内饰都调整了,不光是换个中控台,包括地台、门套,都重新设计,从造型到质感都有提升。
至于配置价格,反而不再是重点,因为豪越卖得不火,绝对不是因为卖得太贵。换句话说,老款豪越就算降价,销量也不会有质的提升。所以豪越L的配置价格体系基本延续原样——总体上价格有5000元左右的涨幅。严格的说,这5000元不能算“涨”——光多连杆悬挂、2.0T发动机的增值就能填补这个价差。更何况豪越L还有全液晶仪表、透明底盘之类的升级。
作为上市仅两年多的新车,按说还没有到如此大幅度改款的时候。吉利此举,很显然是在纠偏。从各方面看,豪越L也确实要比豪越更具吸引力。至于凭借这一变动能否“扭转乾坤”——只能是观察了,卡叔个人认为:“改善”是完全可期的,“扭转”则难度依然不小。
上市日期:12月15日
品牌:宝马M
指导价:230万元
关注级别:★★★★★(非常重要的全新车系)
关键词:新旗舰、首款插混M、4.4T插混、480千瓦/800牛·米、4.3秒、2785公斤、最重量产宝马、78公里纯电续航、25.7度电池
230万元,再次刷新了宝马品牌在国内车型售价的记录。如果你是宝马XM的潜在用户,看到这一句估计要笑:一看就不是买XM的主儿。
的确,到了这个价位段,真正的买家反而对价格不敏感了。甚至,他不希望你卖得太便宜。但是有一个前提:你得说服人你确实值这么多钱,哪怕只是“文化上的值”。
卡叔是理工男,说不了太多“文化”上的东西。更何况作为开天辟地的第一款,XM背后也没有太多文化可说。我们还是就车说车吧。
对于XM的价值,肯定不能以性能去衡量。虽然它的动力配备足够顶级——在4.4T发动机基础上,再叠加了一台145千瓦的电动机,使得综合功率扭矩达到480千瓦/800牛·米,0-100公里/小时的加速只要4.3秒。
为什么?因为143万元的X5M,也有441千瓦/750牛·米,加速更是只需要3.9秒。还有卖价不足百万的iX M60,功率扭矩更是高达455千瓦/1100牛·米,加速则在3.8秒,全都“秒杀”XM。
所以XM的价值衡量,可以 从两个角度去看。
一个,自然是一个运动版的大五座X7,这种关系类似于8系和7系的关系。而且,XM甚至与X7的轴距完全相同。假设宝马有X7 M,价格估计也不会少于230万元。从性能看,XM还是要比X7 的M60i(同样4.4T)强很多的。
另一个,就是作为宝马M的第二款独立车系,XM独特的设计、材料的选用、超级运动大五座的定位,由此营造出了与众不同的产品调性——这种价值感是很难量化的,关键是它能否获得“金主们”的共鸣。
即便如此,卡叔还是稍稍想吐槽宝马在电驱方面的保守。虽然号称第五代BMW eDrive,25度电级别的电池量相比过去也有了质变,但放在当下看,还是……怎么说?如果是走量的车型,这没得说,但对于家族旗舰、顶级产品,则还是有些遗憾的。
例如有网友调侃:28万的唐DM-p加速也是4.3秒——虽然不能就此衡量价值,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如果XM能把电驱做得更极致,把性能数据标高到至少也是“家族旗舰”,对于“金主”的俘获能力可能会完全不同。
卡叔很“搞笑”地对比了一下,XM的电机功率居然和护卫舰07 DM-i的一模一样,比唐DM-i的还小,更没法和唐DM-P相比了。电机功率增加有那么难吗?没有,但前提是需要更大容量的电池支持。唐DM-p的电池容量,可是45.8度。XM装个45度的电池难吗?其实说实话,也不难。那是为什么呢?也许这个问题本身就很LOW,XM的开发团队都不屑于回答……
不管怎么说,像XM这样的产品,在一个有那么多人会花二三百万还要加价买奔驰G的中国市场,是不会缺乏买单者的。只是,如果它能做得更极致,将油电的优势都充分发挥出来,就更好了。
上市日期:12月16日
品牌:一汽丰田
指导价:35.58-51.08万元
关注级别:★★★★★(非常重要的全新车系)
关键词:赛那姊妹车、运动版外观、蜂窝状格栅、4年/10万公里免费保养/保修、与赛那互补
格瑞维亚其实就是赛那,几乎没有什么“本土化改造”。它与赛那的不同,可以理解为版本的不同——格瑞维亚采用了海外运动版的造型,蜂窝状的中网,还有一些很弱的运动化包装,以及(目前上市车款)标配的20寸轮圈。
虽然差别很小,但因为都足够“原汁原味”,于是格瑞维亚就可以和赛那形成很好的互补——喜欢运动版中网的,就不必买赛那来改了,直接下手格瑞维亚就好。
至于赛那,上市至今已经有一年。从当时的稀缺、离奇加价,到现在也开始接近于平价销售。基于丰田在国内的产能特点,我们也很难用销量来评价赛那的市场地位。然而稳定的产销、稳定的价格、稳定的利润……所有这些既反映了这类丰田车的竞争力,同时也反应了丰田的精明。
那么作为姊妹车的格瑞维亚,所谓“竞争力分析”也就变得毫无意义。倒是有一点值得关注:南北丰田产能合力之下,即赛那+格瑞维亚能否在销量上超过GL8。
价格上,格瑞维亚的起价高了很多——这显然是配置版本不同使然。事实上格瑞维亚也有中低配版本,只是此次上市没有公布价格而已。
同为尊贵版的情况下,格瑞维亚的价格要高出三千元。不过一汽丰田给出了4年/10万公里免费保养+质保的政策。虽然只是基础保养,但综合算下来也差不多能抵充这个差价了。因此,俩车的指导价其实也没有太本质的区别。
那是不是喜欢哪个(中网)买哪个呢?也不是。丰田在配置结构上,刻意地弄得各有侧重,从而形成了一定的互补效应。
例如35万元这一档的尊贵版,格瑞维亚可以拥有全景天窗,这是赛那没有的,同时还多了360全景、驾驶位座椅记忆、后视镜记忆等功能。很兴奋?告诉你它在后排的配置阉割你估计就泄气了:比赛那少了电动腿托,也少了加热通风等等。这类车的第二排功能有多重要不言而喻,所以如果你的预算就卡在35万元,二者之间的取舍还真是挺难的。
38万元这一档,格瑞维亚的配置优势挺突出,主要是驾驶座记忆和后视镜记忆,还有360全景,但它偏偏就不像赛那那样开始配备12.3英寸全液晶仪表……闹心不?
顶配这一档倒是很清晰——赛那有的配置格瑞维亚都有了,同时还多了11.6英寸的后排液晶屏。虽说跟新势力车型的屏比起来是小了点,但也算是聊胜于无吧。
这两年的MPV热大家有目共睹。只要产品力够强,上市后就不会愁市场——甚至,价格都不算是什么问题。例如腾势D9,目前也显现出相当强的竞争力。因此格瑞维亚上市,和赛那之间更多是一种互补,而不会有太明显的竞争关系。它们要做的,是共同做大市场。
这样的竞争格局下,作为“龙头老大”的GL8想不受影响也难——今年的销量,就明显不如往年。当然,别克也有招,其新车世纪的战力,同样也是不可小觑的。至于如此激烈竞争之后的结果到底会如何,咱也不妨搬个小板凳吃瓜看戏吧。
加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