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提供同时满足经济性和性能要求的计算平台,这才是自动驾驶能否从样车转向量产车的关键因素之一。
开放式、可扩展平台有利于产品在适应市场需求前提下不断推陈出新,这也是绝大多数半导体供应商的主攻方向。
所以,一切都还是未知数,等待英特尔的还有无数场硬仗要打。
这款号称“Mobileye终极杀手”的视觉SoC,到底有着怎样的实力和优势,是真老虎还是虚张声势,很是让人期待呢。
不管外界如何猜测,有一点肯定的是,1+1>2,两家芯片巨头合并的结果,恐怕得问问他们的竞争对手才知道。
NVIDIA和百度的合作可谓水到渠成,黄仁勋坚信的是,GPU是实现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汽车的唯一途径。
瑞萨2011年大地震后元气大损,之后调整产品线结构,集中在汽车MCU发力,利用众包思维向自动驾驶平台靠拢。
Kalray的加入,使得面向自动驾驶汽车的平台化竞争更激烈了,不过各家都有自己的优势,现在论输赢还太早。
感觉现在不和人工智能沾点边儿,都没法在汽车创业圈混了。
说实话,尽管Watson还并不完美,但它第一次让我对人工智能产生了亲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