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川:Flex创始人

他用乐趣涤清创业真相,

为硬件制造劈出一条开源之路;

他用技术加冕出行未来,

还产业链条一个回炉再造。

对话喻川:3D打印、社区、以及“开环”的未来交通

2015.05.13
记者魏雅晴

对硬件制造者来说,不存在什么温吞而至的生死线、deadline,不夸张的说,每一天都是技术的奇迹。

尤其是对更为小众的分部式制造来讲,找到乐趣与生存的并线,不只是理想与现实那么简单,而是于此形成的心理防设:想要玩转硬件制造,先来问一问自己,你做的事情好玩吗?

也只有“有点儿意思”这几个字,才能将所有周遭化作一颗颗方糖,轻轻搅拌,咽下一腔苦尽甘来。

——编者按


Flex创始人喻川

Q=创客记者

A=喻川

硬件制造的窘境:一不留神就解散了

Q

Flex团队最开始是做飞行器的,三年前的整体硬件制造业环境如何?

A

我们从2012年年底开始做飞行器,当时因为我们在贵州贵阳,制造业不是那么发达,所以我们做的时候自认为可以做好产品原型和批量制造。2013年初,我们去了深圳,接触很多工厂之后发现其实事情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一个刚开始的起步公司,制造企业又看重生产量的积累,所以我们一直没有实现产品的落地。

Q

后来是怎么借用到开源平台和数控打印的想法呢?

A

因为我们做原型,接触到了个人制造,接触到了数控设备,觉得这些制造设备非常有前景,而且完全满足小批量、定制化的制造,也不需要依赖大量的产业配套。很有意思的是这种制造方式可以让用户参与进来,给用户一些对产品控制上的权利。我们慢慢就有了个思路,也尝试用一种新的制造方式去做产品。

传统的产品都是由一个企业研发,由大型的加工厂批量制造,再由大型的经销商、批发商渠道出去。我们想的是能不能让用户从开源的阶段,从构思阶段就参与进来,我们也只制造一部分,让很多已经有3D打印机或者其他数控设备的用户,参与到制造里面,整个过程是一个开环。

Q

技术的成本或者是技术的门槛有多高?其他感兴趣的人或大企业来做,对你们会不会造成一些冲击?

A

我觉得让用户参与的产品和传统大规模产品,在设计产品和构思产品的时候有很大不同。大型企业如果很重视这个,他要参与,应该也是可行的,但是大企业更需要的是业绩和散量。像小米这样的企业,没有办法做现在来看还比较小众的市场。有数字设备、有动手能力的用户毕竟还是少数,如果针对这个市场,小米可能会觉得这个市场太狭窄太小了,完成不了业绩要求。我看过一本书叫《创新者的窘境》,他也讲了其实很多颠覆式创新是先从小众开始,大企业不会去做,他就算能做到可能也不一定会做。

Q

我们小飞行器有一张宣传图片,是你们用户上传自己打印的各式各样的小飞机,我们组装的步骤是什么?或者说用户在我们这边消费的步骤是什么样的?

A

首先是购买我们基础的套件,套件可以组装成一个基础造型的飞行器,同时我们的说明书里面也有个性化机架下载的地址,他也可以到网站上面去下载更多的其他造型飞机的机架,如果他有打印机他可以自己改造型。如果他有设计能力,可以自己来设计,在基础套件上做二次设计,用户也乐意把这种设计分享出来。

Q

当时如果FlexBot没有在kicstarter上众筹的这笔钱,可能你们就解散了,这个是真相吗?

A

当时已经拿到了一笔融资,但金额不多,孵化器的钱也仅仅只够我们做原型生产的费用和运营成本。硬件创业和软件还是有一点区别,就是软件可能只要有电脑就可以了,硬件还是要有一些基础设备和做原型的成本。飞行器又很容易摔坏,所以我们这些产品相对其他的电子产品或者智能硬件产品来说,在初期阶段成本要稍微高一些。

111天的孵化器日子,都学到了什么?

Q

你们在HAXLR8R孵化器里感觉如何?

A

国外创业团队的市场意识是非常好的,对市场的把握、市场的运营还有品牌的建立、文化的建立,哪怕是两三个人的团队他们都做的非常好也非常有感觉,我觉得这和欧美创业者从小在高度发达的商业社会里面成长起来是有关系的,他们非常熟悉欧美的商业体系和品牌包装、市场运作的模式。

中国因为市场经济才二三十年的路程,这二三十年还是一个很粗放的阶段,我们成长这二三十年早期不叫创业叫做生意,听的更多的实际上是很传统的做生意或者是一些投机的事情赚到钱的成功案例。所以自然而然,中国的创业者、中国的年轻人更多了解到的是缺乏严谨、系统的商业知识,大学也缺乏商业知识的课程。

我们更多的还是向孵化器学习到了很多欧美方面、市场方面的支持和人脉,我觉得这是孵化器给我们提供的价值。

Q

开源硬件、开源汽车有一定的相通,但是用户目前并没有在这两个领域感知到明显的变化。你所理解的“开源”二字能给汽车、出行带来什么样的思考?

A

我们觉得在交通领域或者汽车领域,未来交通的形式和交通工具、交通方式,都是有很多想象空间的。但是如果我们只是沿用现在交通工具的形式改进,或者只是单纯把汽油动力变成电的动力,这并不是真正未来交通工具最有效或者说最理想的形式。

开源有一个好处,可以激发更多人,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还是一些创业公司,去探索未来交通方式里面的可能形式。我们现在因为是针对个人交通工具,觉得它更是一个有个性化的需求、有使用的不同特点的交通工具,很难以一个固定的形态出现,因为有不同年龄、不同地区、不同道路系统、不同的使用场景。以开源的形式来探索,让用户用很低的门槛就可以坐自己的交通工具,这可能算是交通未来的理想方式。

Q

所以才会有FlexPV的出现,现在可以搭载在哪些个人交通工具上呢?

A

自行车、滑板、脚踏车、儿童推车,我们还想改更多稀奇古怪的交通工具。

Q

你们同事爆料说,产品都是吹牛、扯皮扯出来的?

A

开始当玩,没有当成项目在做,做着做着觉得挺有意思的,也发现很多人这样的需求他们也有的时候我们才会想到这可能做成一个产品。

Q

FlexPV的生产制造中,技术模块怎么分工生产?

A

电子部分是我们自己开发,电机部分是和传统的电机公司合作,我们再定制。外壳是用精加工的方式。最终量产的时候,会在浙江、深圳这两个地方来做,一个地方做机电类的部分,一个做电子类的部分。

Q

你把自己的团队定义为什么?制造业?

A

对,我觉得我们是用一种全新的产品方式来推动一种新的制造模式,新的制造价值链。在这个过程中,虽然还不够成熟,还有很多东西不能够和大规模制造相媲美,但确实他的优点是传统制造方式无可比拟的,我觉得一定的时间和技术进步,这种新的制造肯定会慢慢取代传统的大规模集中制造。因为我们不是去做现在很热的穿戴、O2O,大家都要拼时间、拼谁抢的用户多,我们这种是可以和制造领域一起成长的项目,所以说没有必要搞的那么急,通过产品积累用户,并探索新的制造和新的制造价值链,这个过程很踏实,也很有意义。

除了吹牛扯皮,这些十分正经

Q

我们现在有两条产品线,FlexBot和FlexPV,我们下一步呢?有这样的产品规划吗?    

A

这个产品线包括从做小飞机时就开始的积累,我们可能会基于这套配件再加一些模块,之后就可以做模块化机器人了,现在我们相当于有了动力部分,再加上有更复杂的控制部分、摄像头、机械手等等这样的模块,组合到PV上面,就是自己行走的机器人。

Q

社区汇集了一批世界各地的硬件大牛,有没有想过这么一群人聚集起来之后要做什么呢?

A

我觉得这些人聚集起来之后,有可能未来我们的产品都不一定是我们主导的,有可能是社区用户在主导一些产品的创意或者是产品前期的研发,包括产品的量产,都可能是通过这个社区在组成,我们就变成一个去中心化的产品开发网络。因为现在产品开发都是中心化的,如果产品开发能去中心化、产品制造也去中心化,就像现在自媒体、社交媒体也是很有趣的,就是制造业的社会化

Q

对数字制造而言,未来将会什么样?会不会又是一个伪概念?

A

我觉得数字制造未来可能在电子商务有一个颠覆。拿出口贸易来讲,在美国那边库存是数字化的库存。我们从中国出口到美国,出口的实际上是一个数字文件,就把货物贸易变成了服务贸易,这种出口方式国家很难建立一个贸易壁垒,或者是去征收高额关税的。

这对未来贸易冲击会非常大,也对电商的冲击非常大,京东需要在中国建很多平行仓库。但我最近看到一个新闻,沃尔玛在收购3D打印机的公司,他可能觉得其实很多日用小商品不需要库存,只是数字化库存,需要的话可以在店里面给用户打印出来。因为沃尔玛很多家具用品其实都是塑料的,都是可以打印的,这就可以让贸易节约大量的物流、资金流。因为传统做贸易要资金做库存,这种库存是数字化的库存,资金利用率会提高,但是如果你只有原材料库存,它是有流动性的,不会出现滞销品卖不出去。

数字制造可能会对物流、对电子商务都有颠覆,因为分布式的制造和集中制造不一样,集中制造只是制造,分布式制造不单纯只是制造,同时也是物流和渠道。他的制造点也可能是一个零售店或者一个批发店。

人物介绍

喻川 Flex创始人

喻川,2012年创办Flex,正式进入3D打印与数控设备等硬件制造新兴领域。Flex团队是第一支进入美国科技风向标SXSW的中国创业团队,获得《失控》作者KK、《连线》主编安德森等硅谷大佬的首肯。并荣获2012年盛大云计算大赛最具投资价值奖、最佳创意奖,2014米其林必比登创业路演挑战赛冠军。

创客特质

他用乐趣涤清创业真相,

为硬件制造劈出一条开源之路;

他用技术加冕出行未来,

还产业链条一个回炉再造。

关于创客

《创客》是由车云网打造的深度人物王牌栏目,以“创新者的领地”为口号,每年于车云网周年庆期间推出。2015年第二季《创客》以“未竟之境”为主题,聚焦交通领域的新生代产业新锐,他们隐苍穹、破鸿蒙、露峥嵘,引领人类交通的未来变革。 详细>

往期回顾

策划